欢迎进入宜宾酒业历史文化数字平台! 今日:宜宾小雨15~3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粮液老窖池(利川永酒作坊)
时代:明代
入选宜宾市白酒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名录(第一批)。利川永源自明初创建的温德丰酒坊,是清末宜宾城中规模较大的知名酿酒作坊和酒类销售商家,以其酿造的杂粮酒声名远扬。利川永位于宜宾老城区的长春街,距离三江汇流之处仅有数百米,有着古酒坊朱红门面、抬梁及穿斗式屋架、小青瓦屋面,呈现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总占地面积1856平方米,有窖池76口,窖号为21、22、23的三口窖池为明代地穴式曲酒发酵窖,分布在宜宾市长春街70号顺字组工场、原利川永糟坊旧址,其原型呈斗形。其21 号窖池口长2米、底长1.7米、口宽1.65米、底宽2.5米、窖深1.5米,口沿用条石,壁底为土质;其22号和23号窖池长2.8米、宽1.65米、高1.8米,口沿为条石,壁底为土质。 保护范围 利川永清代四合院建筑南侧外墙南延5.6米,东至全恒昌建筑东侧外墙以东4米长春街东侧公路,北至利川永建筑北侧外墙以北6米人行道,西至梅园小组西侧外墙。面积约5052平方米。 建设控制带 南至利川永清代四合院建筑南侧外墙以南60米,东至全恒昌建筑东侧外墙以东44米,北至利川永建筑北侧外墙以北65米岷江南岸河堤,西至利川永建筑西侧外墙以西55米。面积约27759平方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粮液老窖池(长发升酒作坊)
时代:明代
入选宜宾市白酒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名录(第一批),长发升为明代酒窖,有600余年历史,是中国现存最为古老的地穴式曲酒发酵酒池,被称为五粮液基础的基础,精华的精华所在。由尹氏始建于明初,尹家世代酿制杂粮酒,至明末清初已形成16口窖池的酿酒作坊格局。1952年五粮液的前身宜宾国营二十四酒厂成立之初,便开始与长发升酒窖所有人尹伯明签订合同,承租酒窖酿酒。长发升现为宜宾五粮液501车间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30口,分左右两区,按东南-西北走向排列,其左区右列第一口菜刀把及右区左列第一口板手窖为明代酒窖。菜刀把窖池因窖形与菜刀相似而得名,其口沿用条石砌成,窖壁、窖底为土质,窖长3米、宽2米、深1.8米。板子窖窖池因窖面铺木板而得名,窖长2.3米、宽2米、深1.6米。 保护范围 利川永清代四合院建筑南侧外墙南延5.6米,东至全恒昌建筑东侧外墙以东4米长春街东侧公路,北至利川永建筑北侧外墙以北6米人行道,西至梅园小组西侧外墙。面积约5052平方米。 建设控制带 南至利川永清代四合院建筑南侧外墙以南60米,东至全恒昌建筑东侧外墙以东44米,北至利川永建筑北侧外墙以北65米岷江南岸河堤,西至利川永建筑西侧外墙以西55米。面积约27759平方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流杯池及其石刻题记
时代:宋代
入选宜宾市白酒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名录(第一批)。位于宜宾市城北约1公里处之岷江北岸天柱山下涪翁谷内。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居戎州时,仿王羲之《兰亭集序》流觞曲水之意,利用天然峡谷于此凿石饮水为池,曰流杯池。池凿于谷底中部东段,呈九曲形,立八石凳,长5.2米,宽约0.5米,池首深0.3米,尾深0.36米。池水源自涪翁谷东北面的人工湖(以前为水塘),没于谷南壁底部石缝之中。池水落差约千分之十二,杯浮水面,能缓缓流动,文人墨客列坐其间,可流杯饮酒,吟诗酬唱。一些诗词歌赋在事后被勒刻于流杯池附近的岩、壑、洞、谷。据1985年统计,计有石刻题记128通,字迹基本完整的有64通,最早的纪年石刻为宋淳熙戊申(1189)年所刻。刘光弟、张大千、黄宾虹、张爱萍等人的字迹也跃然壁上。 保护范围 涪翁谷内的流杯池、三座石山及周围游览小道。 建设控制带 以保护范围为界,向东外延40米至公园大门,向北外延40米至水池南面道路,向西外延30米至涪翁楼外侧小道,向南外延105米由治安室到茗香楼石板路。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德盛福”“元兴和”酒窖
时代:明代
入选宜宾市白酒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名录(第一批)。 德盛福元兴和酒窖分别得名与其创始人叶德盛、赵元兴,世人将两家糟坊合称为德元双坊。糟坊位于四川省宜宾市信义街1号,两店仅一墙之隔,其前部均为临街酒店,后部为酿酒糟坊,属于典型的明代前店后坊式组合格局,其所产杂粮酒颇富盛名,深受当时消费者的喜爱。德盛福糟坊有明代老窖池九口,其中有四口已确认为明代成化(1479年1505年)年间的老窖池,酒窖呈矩形,每窖通长为3.2米、宽2.5米、深1.8米,窖池口沿用石板砌成,窖壁及窖底均为土质,窖表及底表均糊有约10厘米的窖泥。元兴和糟坊有明代窖池七口(1568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之一,一直延续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如今年产白酒可达50吨左右。 保护范围 占地范围向西外延10米至临酒窖建筑山墙居民楼房边沿,向北外延7.5米至金江小区楼房,向东外延10米至四川景盛集团正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向南外延7.3米至走马街人行道。 建设控制带 保护范围向西外延20米至和平街,向东外延25米过信义街至居民房,向北外延24米至金江小区,向南外延17米至金沙广场建筑边沿。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糟房头酿酒作坊遗址
时代:明代
入选宜宾市白酒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名录(第一批)。糟房头酿酒作坊遗址是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宜宾市叙州区。包含窖池、摊晾床、石碾、石臼、灶芯、秤砣等。修建钢棚进行临时保护,供各届参观。修建遗址展览馆,目前只有图文解述,相关文物在省考古院。四川第一次发掘出使用年代最早、最单纯、要素最全的酿酒遗址,丰富了四川白酒的内涵、厚重了四川酿酒的历史,强化了四川白酒甲天下的地位,为四川省打造白酒金三角贡献了巨大的文化推力。 保护范围 晾堂边界向东外延40米,向西外延35米,向南外延20米,向北外延20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 建设控制带 保护范围外延10米。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门口酒坊窖池
时代:明代、清代
入选宜宾市白酒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名录(第一批)。龙门口酒坊窖池始建于明代1562年,至今400多年,是目前为宜宾3处仅在持续生产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窖池。上世纪90年代初,在挖掘企业文化追溯和发掘贡酒起源历史工作中,经单仕元老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起草者谢辰生老先生、中国古建筑学家原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罗哲文老先生及考古专家组根据《宜宾市志》、《江安县志》、《明史》考证,确认了龙门口窖池(6口)为故宫明代御用窖池,并亲笔题字。龙门口酒坊窖池共6口,为地穴式,略呈斗状,长约3米,宽约2米,深2.2米,口沿用石板嵌成,窖壁和窖底为土质。窖池所酿的白酒,明清时期曰安乐酒,又称皇宫液。 保护范围 龙门口御酒坊窖池本体为基线,东面外延1米,西面和南面各外延10米,北面外延2米的矩形范围。 建设控制带 保护范围外东面外延1米,南面和西面各外延10米,北面外延3米的环形范围。
其他
马家巷酒作坊
时代:明代
马家巷酒作坊始建于明代,原为店铺作坊,是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重要的窖池群之一。作坊总面积412平方米,共有20口窖池,排列成三排。糟坊面阔26.1米、进深15.8米。
其他
刘鼎兴糟坊
时代:明代
刘鼎兴糟坊建于明代,为前店后坊式私家酒坊。糟枋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式顶,面阔三间14.1米,进深九间34.5米;现前堂和屋面均改为桁架结构,水泥瓦屋面;现存酒窖20口,每口长2.1米、宽4.2米、深22.4米。
其他
叙南酒业曲酒酿造车间
时代:1978年
该车间坐落于公司厂区内,坐南朝北,建筑长50米,宽16.5米,通高4.5米,小青瓦屋面,砖木结构。车间内现有曲酒窖池34口,每口长2.8、宽2.1、深2.5米,目前正常生产。叙南酒业有限公司前身为南溪县曲酒厂,是南溪县建厂时间最早,窖池历史最久的酒类国营企业,为南溪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该车间为叙南酒厂最早的曲酒酿造车间,主要生产杂粮浓香型曲酒。
  • 1
  • 2
前往
回到顶部
bgmb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