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酒甲天下,精华在宜宾。作为浓香型白酒的集大成产区,宜宾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不可复制的酿酒生态环境,可谓山川形胜造琼浆,有着“中国白酒之都”的美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世界粮农组织定义为“在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白酒的地区”。
水源的秘密
俗语说“水为酒之血”,自古好酒酿造皆离不开佳泉。所谓佳泉,指水的硬度不超过8,PH值为中性,水质洁净透明,没有杂质悬浮物,口感甘冽清爽无异味,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唯有达到这些标准的水,才能酿出好酒。
浓香型白酒的酿造,一半靠技艺,另一半则要仰仗自然,是当地的水源、土壤、气候、空气和微生物共同作用于粮食原料形成的结果。在整个酿造过程中,水贯穿了每一个酿造环节,既是媒介又是参与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直到如今,水质始终是影响白酒品质的五大要素之一。
水对于酿酒的重要性不仅因为酿酒需要大量的水参与作用,水体本身携带的味道对酒的味道有很大影响,更因为水作为发酵过程中传递内部物质的介质,其酸碱度和所含成分既对微生物的生长和酶的活性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又能与微生物代谢产物发生微妙的化合作用,从而衍生出层次更加丰富多样的风味和口感。
宜宾位于长江、金沙江、岷江三江交汇处,这绝佳的位置是大自然送给宜宾酿酒业的礼物,为了让这份礼物显得弥足珍贵,大自然煞费苦心地进行安排,伏笔甚至埋到了千里之外。这两条江水皆源自雪山融水,其中上游流经紫色土地带。这种土壤由侏罗纪、白垩纪的紫红色砂岩和页岩风化发育而来,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微量元素,且土质空隙大,渗透性强,就像巨大的过滤层,在将金沙江、岷江及其支流携带的杂质加以过滤和吸收的同时,还为其添加了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为酿酒提供了充足而优质的水源。经过紫色土的天然过滤,当金沙江和岷江抵达宜宾时,水质优良,杂质少,富含对人体有利的二十多种微量元素,为宜宾的酿酒业提供了充足而优质的水源。
土壤的秘密
因特殊的地形地貌,宜宾境内形成了紫色土、水稻土和新积土壤。不同土壤所含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有所差异,适合种植不同的作物。比如紫色土适合种植大豆、小麦和玉米等;水稻土适合种植水稻……土壤的多样性不仅丰富了宜宾人的餐桌,也丰富了宜宾的酿酒原料。
宜宾独有的弱酸性黄黏土,是浓香型白酒生产筑窖和喷窖的专用泥土。它保水性强、黏性高,发酵中可以隔绝空气进入酒窖,避免造成烧糟引起的发酵异常,又可以防止酒窖中发酵生成的黄水渗漏到窖池外。而且它富含硒、钙、钠、镁、磷、氮等矿物质和镍、钴等微量元素,不但能够加速人体新陈代谢,也是微生物群落生长繁衍的绝佳载体。
窖池里的窖泥和糟醅是相互影响的。糟醅为窖池中的微生物系统提供源源不断的食物;窖池的相对厌氧条件,为窖泥微生物与糟醅发酵创造了最适宜的活动环境,这样日复一日地相互作用,互利共存,微生物年复一年地生长、繁殖,形成良性循环和积累,达到最适宜酿酒的微生态,保证稳定出好酒的结果。
浓香型白酒里的风味物质来自老窖泥里不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窖泥越老,微生物种类越多,酒体风味就越丰富,酒质也就越好,因而有着“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须得窖池老”的说法。意思是指,窖池的年份越长,里面的微生物就越丰富,酿造的酒就越好。宜宾拥有大量40年以上老窖池,最早的是明清便开始传承下来的古窖池,每一克窖泥中都含有数亿微生物。经过长期酿酒发酵逐渐富集、驯化而成的窖泥微生物生态环境催生出以己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窖香”成分,让酒香更加丰盈饱满。
气候的秘密
宜宾地处东亚中纬度的四川盆地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浅丘及河谷地带兼有南亚热带气候属性,南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全市整体气候温和、热量丰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常年空气流动相对稳定,具有春早、夏长、秋迟、冬短等特点,具体表现为:春季回暖早,常受暖湿气流影响;夏季温湿高,雨量集中,多暴雨;秋季迟,气温下降快,绵雨期多;冬季温和,霜雪少;秋冬季云雾多。
境内水热丰足,年平均气温17.5℃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142.6毫米。5~10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1.7%;主汛期为7~9月,降雨量更集中,占全年总降雨量的51%。年平均日照数为1073.7小时,无霜期335~355天。宜宾属小风区,主力风为西北风,东北和西北偏西风次之,各月平均风速1~2米/秒,全年静风率达40%~60%。宜宾四季温差小和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达340多天,全年平均气温在17.9摄氏度,温暖湿润的气候为酿酒微生物的富集和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环境。
宜宾的酿酒历史可追溯到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生活在宜宾地区的人们就已经开始酿酒和饮酒。酿酒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料,在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时期,自然的慷慨馈赠为酿酒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而当农业产生形成后,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温度、降水与土壤保证了仓廪的充实,使酿酒得以持续发展。
宜宾境内岭谷相间,三江汇流,地形起伏,地貌的多样性形成了区域小气候的多样性,从而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各种不同习性的作物,譬如喜温喜光的高粱、喜水喜湿的稻谷、耐旱耐贫瘠的玉米以及喜欢长日照的小麦等,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生长区域,客观上为宜宾酿酒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每年5月中下旬,宜宾地区开始收割小麦;到了7、8月气候最炎热的时候,是当地的玉米、高粱和稻谷的收获季。不同的作物所含营养成分和分子结构不同,酿出的酒,口感必然也不同。数千年来,聪明的宜宾人孜孜不倦地将稻、麦、蜀黍、黍、稷等粮食原料进行排列组合,力图酿出更好的美酒。经过一代代制酒人的不断实践和改良,形成了采用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粮食酿造而成、“酒味全面”的五粮液。
微生物的秘密
宜宾独特的水源、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孕育出完善的微生物生态链,多达800个属的酿酒微生物群落。
无法复制的天时地利,“三江之水”,在这悄悄流逝的岁月里,在这赓续千年文明的古城里,凝聚出集融合之韵的宜宾浓香酿酒工艺。创作出了浓香印象“粮香、窖香突出,陈香幽雅,醇厚甘润,香味谐调,爽净悠长”的酒味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