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宜宾酒业历史文化数字平台! 今日:宜宾小雨16~25℃
返回上一级

醒酒汤

来源:-

       在宴席上,宜宾人喝酒讲究“逗硬”,这是宜宾人的性格使然,敬别人的酒,碰了杯自己就得喝下去,有“耿直”的美名。酒席上,宜宾人站起来敬客人的酒,敬每一个客人的酒,自己便要喝七、八杯,自己尚有余力,但以后便不喝了。在宜宾有酒量大的豪饮之士,却不出醉鬼。

       因此在宜宾并无醒酒汤的说法,宜宾人喝酒文雅,讲究礼节,浅斟慢啜,极少烂醉如泥的。但饮宴到了一定的时候,往往要上一道酸菜汤,那就是“醒酒汤”了。

       宜宾人制泡酸菜是极讲究的。选用的不是一般的青菜,而是“奶奶菜”——茎干上有乳头状凸起的又厚实又嫩的青菜。到深秋时节云淡日丽的日子,阳台上院子里便晾了“奶奶菜”,待水分稍干后,洗净,稍加盐腌去水分,下坛。且须用曾泡过生姜、海椒、大蒜,加上好花椒,泡出了味的陈年盐水,泡上四五个月,泡出来的酸菜色泽黄亮——便是作酸菜汤的好材料了。在宜宾家家户户都有泡菜坛,在餐厅的厨房里半人高的泡菜坛往往便摆了好多个。制作好酸菜是作酸菜汤的关键,将泡酸菜切碎,炒制后烹水成汤,因添加的原料不同可制作酸菜粉丝汤、酸菜蛋花汤、酸菜豌豆汤等。

       最有名的莫过于酸菜鲜鱼汤了。“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这是晚年在巴蜀寓居近十年的杜甫的切身感受。宜宾境内大江流过,河网纵横,盛产鲜鱼,当然以用江河中的活水鱼为好,且做汤时对鱼的品种十分挑剔。岩鲤,产于越溪河的深潭岩腔中,鱼鳞呈深黑色,肉极厚实细嫩,可长至数十斤重,渔民们养鱼鹰将其捕起;鳜鱼,产于越溪河,宜宾人称为“母猪壳”,头大体扁,独骨无小刺,蒜瓣肉,熬汤时汤味雪白。唐诗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潭水鳜鱼肥”句,而越溪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与西塞山相似,也极富于诗意;黄腊丁,产于金沙江、岷江、长江中,三江口一带的黄腊丁最为驰名,打渔船捕到黄腊丁便在仓中养起来,等待酒家前来收购。到涨端阳水时是捕黄腊丁的好时节,所以有的酒家干脆打了“端阳黄腊丁”的招牌。除此以外,各地皆有可入汤的优良鱼种。

       宜宾的酸菜鲜鱼汤讲究原汁原叶,鲜鱼现杀现下锅,充分利用酸菜和鲜鱼的味道进行中和,只加精盐不放味精,既有醒酒的功能,又是老少咸宜的美味佳肴,既家家制有酸菜,且处处不难买到上好鲜鱼,所以其熬制之法不仅名厨大师精通,而且家庭主妇熟谙。宜宾人既少狂饮之举,其作用也就在酒后调和肠胃,既富于营养,又与名酒相得益彰,称为宜宾一绝恐也不为过。

回到顶部
bgmbgm